主要完成人:杨 涛 王 健 吴新华 郜俊成 朱琴忠 王 波 程晓明 【项目背景】 2005年,江苏省委在南京集体调研时,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南京建设“五大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位居五大中心之首。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南京要发挥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促进皖江城市带发展,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南京将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面向国际、服务全国、辐射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全面建设航运物流要素聚集、航运物流服务完善、综合转运功能突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打造“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 为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和江苏省发展要求,南京市于2005年组织编制了《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方案》,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开展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明确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支撑体系,制定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与协调作用,指导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此背景下,南京市发改委和交通运输局组织推进“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项目由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挥各自单位优势共同承担。 【内容简介】 一、形成“一场两带四区十节点”的空间总体格局 依托禄口国际机场、长江港口航道和环城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打造长江航运物流发展带和环城物流发展带,建设龙潭国际航运物流集聚区、禄口国际航空物流集聚区、下关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徐庄电子商务集聚区四大集聚区和西坝化工物流园、滨江钢铁物流园、上坊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十大物流节点,形成体系科学、布局优化的物流发展新格局。 依托长江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口,重点发展长江航运物流,加快推进龙潭国际航运物流集聚区、下关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及西坝、滨江、七坝三大港口物流枢纽节点建设。 二、建设“三大体系” 以国际化视野,建设集疏运体系、分销配送体系、服务支撑体系、电子商务发展体系等“三大体系”。 三、打造“三个圈层” 以“一场两带”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四区十节点”物流基地为“主体”,以三大体系为“支撑”,打造“三个物流服务圈层”。 一是1小时高效配送物流圈。以物流基地或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依托,服务于南京都市圈内企业生产、生活消费、商品集散功能需要。着重完善城乡生活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对改善民生的服务水平。 二是24小时内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以南京为中心,其它城市物流设施为依托,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内城市和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三是48小时内与国外物流网络接轨的国际物流圈。以提高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为重点,依托港口、机场等口岸设施和各类物流代理、保税区或仓库,加速与国外相对成熟的物流网络的对接,完成国内外物流的一体化。 【咨询工作特点】 一、采取多单位联合研究的形式 本课题由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完成,综合三家单位优势,集区域交通、物流设计与城市规划为一体,从新视角开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创新性,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面的特点在于既有宏观层面的总体定位和功能专业,又有相对微观的园区布局、集疏运规划等,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思路。 本次研究首次提出从南京自身的角度来诠释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的功能体系,并且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角度,提出服务经济产业的全市物流集聚区、物流园的布局和协调城乡发展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具有重要的创新性。 本课题在全面系统分析《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和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和实际综合交通发展的格局,来确定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依据南京全市域的产业布局,围绕物流需求格局、货运交通枢纽和现有物流设施基础,综合确定全市物流集聚区、物流园的布局规划以及规模、功能。所有成果都实现了功能清晰、规模明确和用地落实,为下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专业划分方法 本课题研究摒弃传统的物流的专业划分方法。按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角度,提出物流发展两个层次,即服务经济产业的全市物流集聚区、物流园的布局和协调城乡发展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以此研究才能全面准确概括南京目前物流发展的状况。 四、细化实施方案 针对航运物流中心的实施,本项目提出了细化的实施方案,特别是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应策措施。向上明确了提升定位,积极争取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内部明确顶层决策、省市共建、建设责任等机制保障;外部明确了重点建设项目支持、重点企业扶持、岸线保护、用地保障和其他地方优惠政策;而且还从根源上,明确了国家资金、省财政资金、市级物流专项资金、航线开发专项资金、口岸发展专项资金、航运物流产业投融资体制、民间投资和外资和其他财税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