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朱之鑫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14年年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各位会长、各位理事: 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14年年会,按照会议安排,把了解的当前经济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首先要了解我们面临的形势,怎么看当前的形势?我觉得今年的形势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弱于原来的预期,二是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取向,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措施,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还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可以用“遵循经济规律,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这三句话来概括。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但要强调的是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保持定力,重要的是要主动作为。我国整个经济还是实现了稳中有进这样总的形势,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4%,这个速度相对于以往是低的,但相对于全球是高的,相对于目标7.5%左右是在合理区间的,相对于经济发展规律是不低的。截止9月底完成了1082万人就业,到年底可以实现1300万人,超过了全年1000万人以上就业的目标,实现就业目标当然和我们到了这个阶段,退休和下来的同志增多是有关系的。物价总水平上涨了2.1%,控制在了预期的目标之内。粮食生产有希望获得新的丰收,在较高的水平上实现的粮食的持续增产,这是不容易的。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 总体上来说,今年我国在创新宏观调控、完善体制机制,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四个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一)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着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336项改革的措施,实际上是细化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重点的改革任务是80项,改革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家可以看看克强总理的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4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14年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的决定”。从总体上来看,一定要看到改革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中央抓改革的决心和措施是有力的,改革的布置是非常明确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改革方面还是有新的突破。一是持续加大了减政放权的力度。今年以来国家一共取消了300多项的行政审批事务,而且对保留的审批事务建立了清单并在网上公布,明确了清单以外的一律要停止审批;全面推开了商事制度的改革,总理几次讲把“先证后照”改成“先照后证”,把1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了后置审批;在完善核准备案方面,简化了申报、审查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企业的自主权;将来还要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各部门实行联合审批等,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比如说深化铁路的重点领域的投融制改革,建立了铁路发展基金,铁路建设对中国建设非常重要方面,中国的高铁目前在全球是领先的,以中国的技术及标准建设的,在国外几条铁路的谈判进展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我们的走出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说在铁路建设中又怎么和土地开发结合起来,本身也是一项改革,又比如说,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引起了社会比较好的反响。二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财税改革是今年全面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前不久出台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实际上还发布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决定,今年的重点主要是预算公开;在10个省、市开展了地方债券的自发自还的试点,从中央国有资本金预算中,调拨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了一倍,由原来的6.1%提高到了13%;在金融方面,在利率、汇率改革方面进一步的健全了市场利率定价的自律机制,去年已开始除个人住房贷款之外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0%。三是发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今年以来把低价药价格放开了,建立健全了风电、用水、用气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成品油价格机制形成了新的办法,连续7次降低了成品油的价格;明确了海上风电上网的标杆电价,特别是全面推进了水、电、气阶梯价格的这种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下一步价格改革的方案。四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改革稳步推进,中央最近召开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谈到了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明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试点;海关作业的改革非常快,无纸化的通关,效果提高了很快,大体提高了77%-86%;一带一路规划已编制完成,提请国务院讨论。 (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努力解决经济中的突出问题 去年可以说是曲线调控为主,今年特点是定向调控。一是定向实施财政金融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财政税收方面,主要是营改增扩围和加大税收优惠幅度。目前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覆盖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器业、信息技术等7个现代服务业,累计的减税额3075亿元,实际上超过95%的纳税企业税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10月1日起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范围扩大到月销售额3万元;降低了所得税率,对年纳税额低于10万元的小微企业减半计征。在金融政策方面,14天的利率从年初的3.8%降到3.4%;创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方式 ,2次定向降准,下调了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另外还有一些价格工具在应用;出台了综合性的指导性意见,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企事业反映大的贷款难和难贷款等同时存在的问题。二是扩大有效需求。投资方面,近期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7大类的国家工程,包括中西部的铁路、棚户区的改造、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7大类,国家发改革专门开了会来进行落实。消费方面,消费实际上简单上讲就是四条,一是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二是要把敢消费问题解决好。敢消费就是把各种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来,才能够敢消费;三是愿意消费,包括消费的环境,最近推出六大消费工程,包括信息、绿色、旅游、健康、住房、教育等,这六大类实际上作为消费引领来实现内需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四是加强政府监督,国务院首次对各地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 (三)创新引领,协同发展,大力促进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阶段以来,一是传统产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行业在进一步放慢,但同时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特征经济发展的亮点不断涌现,高技术产业趁势而上,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尤其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方面都有不少热点;二是高技术研发的设计人力资本投入不断增长,基因工程、移动通讯、集成电路,海洋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前3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2.3%。三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也在积极推进。这个产能过剩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产能的过剩应该来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不是我们原来短缺经济的时候,到底多少合适,很难讲。经济学上有个奥肯定律,其中讲到就是设备的运用率,扩大到产能的领域上。去年全球钢铁产量是15亿吨,中国占一半。中国的能力是多少,有说9.8亿有说10亿吨,平均情况下,一般产量占到产能78-82%算正常,因为存在设备检修、淘汰更新等因素,问题在于中国的规模大,这一个点可能表现为社会产能严重过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通过新的产业这种取代,包括原来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来适应市场需求,单纯的讲多了,不完全合适。当然有些产业,比如钢铁、水泥、有色,这种产业在一段时限高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有有关系,和出国导向性的经济有关系,不能简单用当前这种钢铁和发达国家现有的钢铁,而且我们很大部分产能,进口原材料加工的附属品,随着外贸情况的转变,可能这个需要调整,实际上情况是在变化中,历史的看,科学的看,正确的看,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使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四是能源效率利用上了新台阶。前3季度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4.6%,原来定的计划3.9%,主要的污染排放在继续下降。 (四)补齐短板,守住底线,进一步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络 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通过完善制度,积极创造就业,使整个社会保持了总体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心所系,社保是民安所在”,只有把这3个问题解决好,社会才能达到比较和谐。 中国的就业既是长期问题,又是短期必须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今年的情况好和就业形势好是联在一起的,首先是强化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与落实。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就业政策与原政策相比,扶持的力度明显加大,取消了原来税收政策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行业范围的限制,把行业范围扩大了,将从事房屋中介、广告等服务业等行业纳入到了优惠范围中;其次是加大了企业登记注册制度的改革。注册资本由原来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极大地调动了创业的积极性。前三个季度,新登记工商业企业920万户;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个人网站带动的创业就业人数600万。 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行“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多层次”的方针,基本养老的人数增加了将近1000万人,大病保险已经在200多个城市启动,10年来稳步提高了7414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且有24个省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国有28个省市中有5.6万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的孩子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对于流入地的压力也很大,贫困地区儿童上学增长了11.4%;健全了困难家庭的救助体系;医疗改革也在进一步推进,目前正在加紧研究,主要涉及医药、医疗、医保、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医疗资源并不缺,关键在于怎么用;在住房方面,保障性住房中央补助性资金近2000个亿,基本建成了4700万套;最后一条,居民的收入快于经济增长。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必须看到当前的国际形势是十分复杂,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不温不火,复苏的进程低于预期,有3个非常明显特点,可用“失衡的复苏,分化的政策、激化的冲突”3个关键词来概括。第一个复苏失衡,表现在各国的增长冷热不均,发达国家在分化,新兴国家也在分化。比如美国经济表现比较突出,9月,GDP增长率达到5.9%,房地产综合指数达到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能不能持续很难说;欧洲经济艰难筑底,实际上出现了“两低两高”,所谓“两低”就是“低增长、低物价”,“两高”就是“高失业、高债务”。德国是欧洲经济的引擎,这次情况不是很好,环比下降了0.2,意大利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衰退,欧元区基本消费价格同比上升了0.3,连续12人月低于1%。日本经济的复苏,居民消费持续下降,后期走势也不乐观。新兴经济体,印度稍有好转,巴西、俄罗斯都在下降;第二个政策分化,货币政策是有收有放,比如,美国推出两个方案,欧元区面临严重通缩压力,而新兴国家,为了对付国内的通胀和贬值,实际上采取紧缩政策,巴西6个月基准利率是11%;第三个冲突加剧,地缘冲突不断,乌克兰也好,伊拉克也好,外部效应不断出现。乌克兰是重要小麦、玉米出口国,又是俄罗斯能源出口到欧洲的通道,伊拉克是重要的产油国家,这两个炒作热点,把粮食和能源价格表现出来,乌克兰局势动荡,实际上是俄罗斯和西方角力的结果,影响也在不断升级,这边要制裁,那边反制裁,制裁从来是双刃剑,比如说欧洲已经禁止俄罗斯从欧洲债券市场上融资,俄罗斯今后一年将出现740亿美元的债务,不少依靠俄罗斯定单的欧洲企业也受到冲击,包括俄罗斯原来进口欧洲的部分农副产品,超市明显没有了,这次油价的下跌,显然有美国和沙特的阴影。另外我国周边也不太平,去年,总书记在周边座谈会上说,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应关系看,周边对我们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重返亚泰的脚步加快,使我们周边的局势越来越复杂。总的来看,世界经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换阶段,弱复苏可能是一种新常态,短期内把经济能够推上快速复苏的动力仍然缺失。 从国内看,首先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风险和长期积累的矛盾相互叠加、缠绕,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振荡”,造成了工业产品价格的长期下降,对企业的生产、利润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对财政的收入影响更不用说了,这三个问题的积累,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在价格长期低迷的情况下,生产、利润、投资都下来,这是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企业的用工资金成本的上升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挤压,企业生产困难重重。劳动力成本,有的说每年要提高15%,讲这些话的人明白不明白,5年之后工资就是翻一番,资金的利润率有那么高没有?企业能否承受这么高的用工成本?又比如说资金成本上升,现在很多地方实际上民营企业很会算账,资金成本的上升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家知道最近要换卡,换张卡10元钱,45亿张卡成本就是450亿元,谁来负担这450亿?价格在下降,成本又在上升,企业如何赢利?上半年利润累计是11.4%的增长,前8月个月降到10%,当月的利润下降了0.6%。另外,企业的库存和资金的拖欠也开始增加了,产成品库存增长了15.6%,应收账款增长11.3%,都比主营业务收入要高,所以生产不能仅看GDP增长多少,一定要看效率增长多少,提质增效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三是受产能过剩、价格下滑、投资能力减弱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大家都是搞工程咨询,在我们整个投资中,制造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是最重要的,制造业占33%,房地产占20%,基础设施占16%,这几项占了投资总额70%以上,最重要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了13.8%,房地产是12.5%,基础设施22.2%,所以投资的增幅是持续下降,前9个月,16.1%,为什么下降?第一个是资金约束增强,这点银行不同意,上半年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半年同比增长4146亿元,而前3季度同比减少1.12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回落了33.2%,地方很多项目依靠土地收入。第二个投资意愿的减弱,受到意愿下降,投资方向不明,重大项目储备不足问题就提出来了。当然也要和房地产调整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几种心态,一个是怕涨的心态,一个是恐落的心态,一个是求稳的心态同时存在。第三个当然也有审批过多过滥,前置审批过多的问题,补办个材料,一句话就得2-3个月,一个材料报上来,经过很长时间。另外就是我们重点对一些民营企业限制较多,产能过剩、房地产深度调整,最重要的一条,可能会影响金融的问题,如果这些资金在实际经营中出现了断裂,给金融行业造成影响,这时麻烦就大了,因为时间关系,不详细讲了。到底下调查,既要听企业意见也要听银行意见,不能单听一方意见,单听一方意见,政策取向就有问题。现在来看中国能够保持现在的市场供应非常不容易。最困难的是空气污染问题,可不是投点钱用个几天就能解决的,因为我们没有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是恩格斯讲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分索取都要遭到自然界惩罚,这句话我们干了多少年也才知道这个道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把世界有限的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并且公平的分配社会每个人。 谈经济形势的时候,既要看到当前也要看到长期积累的,由于时间关系不谈长期积累的。当前形势,第一个改革的理念成为共识,第二个,总理讲过,我国的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巨大的回旋余地,这条大家一定要看到,所谓的巨大的韧性是什么?中国的个头大,包括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外汇储备、产品规模技术水平及质量等,从这点来说一旦有问题我们是有韧性的。第二个来看,就是我们的潜力,潜力在哪?潜力就在差异,产业不平衡不协调就是矛盾,不平衡就是我们的潜力所在,我们要逐渐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就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可不平衡就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回旋余地在哪?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的城镇化也好,我们的结构调整也好,我们的消费结构升级也好,让人民过上美好日子的新期待也好,都是巨大的潜力。另外一条,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我们这里一定要体现出来,而这种体现就是社会制度的优势,很多政策贯彻起来还是比较快,还是比较容易执行的。 三、一些问题的影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社会矛盾的这种不协调情况,使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非常巨大,三期叠加就是说的“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速的换档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增速、换档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一定要从规律的角度,不可能在继续保持多少年10%以上的速度。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但不经过这个痛苦,你会更痛,资源难以从低效率部门转向高效率部门,在这个过程中,高度依赖投资拉动,依赖产能过剩行业的支撑,包括依赖土地财政所取得收益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前期政策消化期,前期政策我认为是对的,刺激政策过程中,我们也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压舱石,伴随它必须产生一些矛盾,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速的回落也必然需要我们将原有的过剩产能消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为什么那么难?实际用一句话概括,触动各方面的利益,部门之间为一个字可以争论几天。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一些主体不适应,推进改革的困难也是巨大的。矛盾的出现是我们国家把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问题压缩到几十年完成,实际上把矛盾也压缩了,压缩后一旦爆发,反弹力度大。一些领域的发展调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社会机制承受了很大压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很好地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新常态是什么?字面上解释就是与以往不同、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第一个,中高速的增长就是新常态,不会有以往那么高的增长;第二,这个常态,经济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拉动转变,而第三产业有可能成为财源;第三,经济要复苏的驱动,可能是从创新主驱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来拉动经济,中国经济的转变发展要从教育抓起,从创新抓起,从整个人类中华民族的竞争力抓起,才能适应新常态,才能实现中国梦,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我们很多东西还是没有自主技术。单纯依靠要素驱动,当然要素驱动有资本问题、有技术问题、管理问题,这次十八大把知识作为要素问题。第四个,面临新挑战,也可能是新常态的特征,新常态是进步而不是退步,新常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在新常态下,怎么做,很多老方法不适应,包括思想观念、原有的工作方法。现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搞调查研究,要熟悉经济发展的实际,而这种实际是千差万别,不同的区域不一样,不同的领域不一样,所以“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显得更加重要。还有一个经济特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给地方点权利,给地方经济、给企业点权利,给各类企业点权利,调查研究的结果在于提供更好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的思考。小平同志有三句话非常英明的,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无论是做经济工作还是分析当前形势,一定要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另外一个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外贸作用的三驾马车协同拉动,可能一个时期要解决一个重点问题,但是千万不能偏废,这三个拉动还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当前来看,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创新、提质和增效。 总之,明年经济会非常困难,但大家不要担心,差也不会差到哪去,只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化挑战为机遇,就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